解說SEO不為人知的秘密



如何確認自己的產品是否適合做SEO
90%的產品是不適合做SEO的。(好吧,這個真實話實在是太扎心了,我覺得大概率我的錢是打水漂了)
現場一位做飾品的小伙伴,分享了他的獨立站,他說阿里巴巴國際站和獨立站每年的投入都是30萬人民幣,阿里國際站一年可以有2000萬的產出。但獨立站做到現在,只開發了兩個客戶,成交了5000美金。
谷歌大叔現場診斷了他的網站。
只能說專業的就是專業的,他一看網站的域名就指出了一個嚴重問題:定位錯誤。
他那個域名是C端習慣搜索的,但是他其實是做B端的,建議他重心可以轉移部分資金到谷歌廣告上面去。

同時首頁的產品和定位內容也聯系不夠緊密。
SEO最終的目的是通過關健詞優化獲取精準的免費流量,所以我個人覺得可能C端比B端會更容易做出產出,因為用戶體驗度更好。
如何判斷提供SEO服務的那家公司是否靠譜
市面上很多SEO公司,都是重銷售輕售后,也就是忽悠你沒商量。
銷售人員的比例大大超過售后人員,肯定是不靠譜的。
真正想要把SEO做出成效,其實是很慢的,需要花很多精力,所以必須控制訂單的數量,保證售后。
一個公司想把SEO做好,需要招什么樣的人回來
還是要靠譜,不能你剛學會一點皮毛就急著跳槽了,因為做SEO可以接觸一些大大量的客戶。如果不靠譜的話,自己跳槽出去接單,其實是很容易的事情。
從去年接觸SEO開始,我分別買了《網絡營銷實戰密碼》和《SEO教程搜索引擎入門與進階》學習SEO,還在年初的時候學了Python , 然而這些似乎用處并不大。
可能確實是像谷歌大叔所說的,有一部分產品就是不適合做SEO,需要谷歌廣告來輔助。但關鍵詞怎么買,競價怎么出,這也是個學問。
所以不管是阿里國際站,還是獨立的,試錯成本,肯定是難免的。
雖然折騰了這么久,似乎并沒有什么成效。不過努力的過程中,也讓我對這片空白區域有了初步的認知,能夠及時調整方向。
聽到谷歌大叔的分享,還是受益蠻多的,在做推廣渠道的時候,思路一定要清晰。結合自身產品,去做足夠的調研,再決定。對投入比例方案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去靈活變動,如果投入產出比差距太大,就真的是在給平臺打工了。